本文轉載自〈重曝〉 原文連結:http://goo.gl/nDqkHj (內有劇情透露) 「Please now,talk to me,tell me; things I could find helpful For how can I stop now…Is there nothing I can do I have lost my way.I’ve been losing you.」 -I’ve been losing you (A-ha) 這個社會、民眾都以為自己能寬恕那些更生人、或只是像這樣離開戒毒所的人,但為 什麼他們感受不到這個社會、或者是人們的包容呢?三十四歲,已經幾乎沒有人會相 信你說的夢想或者是不切實際的事情,朋友已經不談這些夢想甚麼的,太不合時宜, 取而代之的是聊些生兒育女的“實際”的一面。 能曾經寫出這麼好的文章、也那麼有才華能分析雜誌的男主角,對自己的放棄語失去 信心,連自殺都沒辦法成功,在咖啡廳,聽到普通人的夢想、生活,看著窗外一位青 年上班族走過,老人的身影疊在上面,像是可以預期的平淡、規律的生活一直到老。 (讓我想到猜火車裡那段落落長的台詞:選擇生活,選擇工作,選擇事業,選擇家庭 ,選他媽的大電視機, 選洗衣機、車子、CD、電動開罐器,選擇健康、低膽固醇和 牙醫保險、定息低率貸款,選擇房子,選擇朋友,選擇休閒服跟搭配的行李箱,選擇 各種布料的西裝, 選DIY,懷疑自己是啥?看心智麻痺的電視,嘴裡塞滿垃圾食物, 最後整個人腐爛到底,在悲慘的家裡生一堆自私的混蛋小孩煩死自己,不過是難堪罷 了,選擇未 來,選擇生活,……我幹嘛做這些事?) 在公園裡他好像是這麼說他的父母親:「我的父母親不是保守派,但到了很久才買了 錄放影機……他們沒教我怎麼愛人、怎麼對待朋友,直到朋友間的友誼淡去,彼此只 剩下姓名……他們甚至對吸毒的行為也不抱批評……我是被寵壞的小孩。」父母好像 常會希望老么只要快樂長大,不會被賦予重責,把對年長小孩的愧疚都彌補到老么身 上,但到最後,「這社會根本沒有人需要我」。 是不是,像他和教授好朋友講的:「他們(毒品隔離所的人)以為在那裡的所有人都需 要被原諒。」但對事物失去慾望(甚至連想睡的慾望也沒有)與動力的他們,根本感受 不到快樂或痛苦,比痛苦更難受的或許是空虛吧!只能向前女友的電話答錄機自言自 語、在沒有人的屋子,彈著黑鍵壞掉的鋼琴。 男主角拉起窗簾阻擋天亮,半夢半醒的藥物幻覺,比外在世界快樂,不需要被憐憫、 同情或者鄙夷。陽光下,匆忙的城市人,繼續用衰老、無奈與憂鬱,填補城市的空虛 。 北歐的八月三十一是夏日記憶的終結嗎? <The White Birch - Lamentation> http://youtu.be/h-Ba7pbbp_Y
[embedded conten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77.147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