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sony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sony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Sony Vaio Duo 13 評測
Aug 10th 2013, 13:30

文章分類: 筆記型電腦, 平板電腦


繼 Sony Vaio Duo 11 之後,Duo 13 是 Sony 的第二台平板/筆電變形機種。在諸多的「變形」方式中,Sony 選擇的是相對少見的傾斜滑蓋式設計,在市面上的變形平板中差不多可以說是只有 Sony 在採用了。當初的 Duo 11 因為尺寸的關係,無論是在平板模式使用 Windows 還是筆電模式使用鍵盤,都會給人一種擁擠的感覺,因此 Duo 13 的推出是特別令人期待的。

究竟 Duo 13 實際上如何呢?讓我們看下去吧!

盒裝、配件



配合 Duo 13 的各種用途和功能,其盒裝配件也較一般的筆電來得豐富。除了機器本體和變壓器之外,還有一隻觸控筆、讓觸控筆可以夾在 Duo 13 上的小橡膠片、以及一條 HDMI 轉 VGA 的轉接線。Duo 13 的變壓器在不算太大之餘,還內建了一個 USB 充電埠,增加不少方便性,如果有更多筆電的變壓器也能採用這樣的設計就好囉!


整個盒子都是紙質的材料,裡面也沒有什麼保麗龍之類的包裝材料,是個相當環保的盒裝設計。

外觀



我們拿到的這台 Duo 13 是白色/銀色的機器,另外也有黑色/鐵灰色的選擇。13 吋再加上四周的邊框,讓它給人相當巨大的初步印象,比較難當成平板來看得。其重量為 1.33 公斤,以同級的筆電來說是個差不多的數字,但如果考慮到 Sony 還必需要在其中內建滑蓋的各種機構,就不得不讚嘆 Sony 的工程師在控制重量的能力真的很強(不用加上滑蓋機構的話,可以做到 13 Pro 的這種程度呢!)。但 1.33 公斤放在平板的世界就明顯地比一般平板重上許多,比較適合放在桌上使用,而不是拿在手上使用。


和 Duo 11 的 I/O 埠大都放在左右兩側不同,Duo 13 的大部份連接埠都在上側,或是在筆電模式下的話,背面。這樣做可以保持線條的簡潔,營造出 Duo 13 纖薄的印象,但雖然在平板模式下 I/O 埠放在哪裡差距不大,在筆電模式下背面的連接埠就勢必要將螢幕放平,或是站起來才能搆得到,略微有些不方便。Sony 解釋讓左右有一個向內斜的角度可以讓平板握持更為舒適,而事實上似乎也真的是如此。連接埠一共有兩個 USB 3.0、HDMI、SD / MS 雙用讀卡機和一個耳機插孔;機身正面有一個 2MP 相機,背面偏一側處則是一個 8MP 的主相機。


在 Duo 13 上,Sony 重新設計了滑蓋的機構,取名為「Surf Slider」,改成一個更簡單的單片式鉸鏈,再加上鍵盤面中段的兩個小勾子。對整個新設計來說,這兩個小勾子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平板模式和筆電模式下都固定著螢幕不晃動,可以說是新的設計得以簡化的大功臣。新的滑蓋也比之前好開不少,只要一脫離勾子的固定,一隻手也可以輕易地開關 Duo 13。


四周按鍵的部份,除了開關在橫拿時的左上角之外,Sony 還設計了兩顆獨立的音量鍵和「Assist 」鍵在螢幕的右下側。這三顆鍵的位置在橫拿的時候並不容易按到,一定要直拿才會在比較順手的位置,是 Duo 13 的硬體配置中一個比較令人抓頭的設計。但能做出獨立的音量鍵,還是讓平板操作簡易很多囉!

螢幕、音效



筆電螢幕一直是 Sony Vaio 家族當之無愧的強項,而 Duo 13 更是保持了這個優良的傳統。在發表會上 Sony 就很強調搭載 Triluminos 技術的畫面有多好,而實際上看起來確實在飽和度和細緻度上都很驚人,是很討喜的一塊面板。不過,不知道是不是我們運氣特別不好,還是 Sony 這次採用的面板就是這樣,拿到的這台機器下緣有相當明顯的漏光現象,特別是黑底的的畫面可以看到一條光帶在畫面的最底下。

在筆電模式下,Duo 13 的喇叭位於使用者側的左右兩端,那個位置的的機身設計有一點斜度,所以聲音不會被桌面掩蓋住。Duo 13 的音量可以頗大聲,而且一直到大約 75% 左右的音量都沒有什麼很嚴重的變形,只是最低音的部份比較無法表現,但整體效果在小編碰到的 Ultrabook 當中絕對可以名列前茅的。

鍵盤、觸控板、觸控面板、觸控筆



小編一直以來都鼓吹高解析度的螢幕,認為 13~14 吋的螢幕上,1080p 的解析度才是合理的。如同前段所言,做為顯示螢幕 Duo 13 的解析度非常合適,但做為觸控操作來說,這樣的解析度卻是偏高了一點。誠然,Windows 可以提供文字放大的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緩解誤點的問題,但現在 Windows 的現實是文字一放大,許多軟體的 UI 排版就會跟著一起混亂,使用經驗相當不統一。在這問題上 Sony 也可以說是受害者,在微軟那邊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之前,在高解析度螢幕下用觸控操作桌面模式,會一直是個無法避免的問題。


和 Duo 11 提供光學搖桿(點)和實體的左右鍵不同,Duo 13 利用新的滑蓋設計和 13 吋機身提供的額外空間,在空白鍵下方塞進了一塊小小的觸控板。當螢幕觸控讓人很想拔頭髮的時候(例如檔案拖放),這塊小小的觸控板就成為了最大的救星。雖然很希望能有大一點的面積讓上下移動不用滑那麼多下,或是觸感好一點的左右鍵,但在有限的空間下,或許能做到的就只有這麼多了吧。

同樣得益於加大的機身,Duo 13 的鍵盤打起來比 Duo 11 要舒服很多。最主要的問題,大概是因為鍵盤的位置的關係,打字的時候手掌會剛好卡在機器的下緣上,同時受限於機身厚度,按鍵的鍵程也比一些商用機種來得淺些,但整體打字的體驗並不差,至少打這篇評測的時候誤觸導致的錯字並不多(應該吧 ._.)。


最後,這次 Duo 13 內附的的觸控筆也跟著「長大」了一些,更接近普通筆的的尺寸,使用起來比很多和牙籤沒兩樣的觸控筆比起來,無疑要舒適很多。Duo 13 除了在機身上提供一個可以拉出來的小筆架之外,也有一個可移除的小塑膠片,讓你將筆夾在機身側面。這個筆夾還提供磁力感應式的開關功能,讓你在將筆從筆夾中抽出時,直接喚醒機器。比較可惜的,大概是 Duo 13 沒有在機器本身內提供放筆的空間 -- 用筆夾除了會突出來之外,這塊小塑膠片也有不慎遺失的風險吧。

硬體、電力

這是我們評測到第一台 Haswell 筆電/Ultrabook,配備的是一顆 i7-4500U 處理器(1.8GHz,Turbo Boost 可達 3GHz)、8GB 的記憶體、Intel HD4400 內顯和 256GB SSD,可以說是目前規格上相當高檔的一台機器。在 PCMark 07 下的分數為 4,950 分,約略比上一代 Sandy Bridge 的同級處理器快 10% 左右。但說是 10% 其實誤差值相當大,因為我們之前也有看到調校比較好的 Sandy Bridge ULV Ultrabook 是可以跑到 5,000 分出頭的。以 Haswell 做為新一代的架構再加上搭配的硬體,實話說我們本來是預期要能跑出更好的分數來才對的,但現在畢竟還是 Haswell 剛起步的階段,我們或許還要再測過更多台機器才能下一個比較綜合性的評價。但話雖如此,實際操作上,Duo 13 操作反應各方面都很流暢,沒有什麼遲滯的感覺。

沒有任何懸念的,是 i7-4500U 內建的 Intel HD Graphics 4400。這顆處理器的 3DMark 06 跑出了 6,482 分,大約比上一代的 HD4000 多出了 50% 左右 -- 這並不表示說 Duo 13 終於可以勝任一台遊戲筆電的工作,但如果你願意維持 1,366 x 768 的解析度,然後調整一下顯示設定的話,絕大部份的遊戲應該都能跑才是。只是可惜了它的 Full HD 解析度螢幕囉!

在 Duo 13 上,我們首度啟用了 Futuremark 《評測先鋒》的 PCMark 08 評測軟體。做為新一代 Ultrabook 的第一台比較基礎,基本上這些數據代表的比較意義並不大,但 PCMark 08 將評測內容分成了「家庭」、「創作」、「工作」、「存儲」等各種獨立的分數,希望在未來能更好地比較不同的機器適合的工作囉!

家庭:2,855
創作:2,342
工作:4,232
存儲:4,816

同時我們也在以後的評測中繼續改用 3DMark 的分數,做為參考,這是 Duo 13 的分數:

Ice Storm: 14,878
Cloud Gate:4,862
Fire Strike:702

奇怪的是,我們的電力測試結果,和主站的評測有相當大的出入 -- 主站評測中,在持續播放影片、65% 螢幕亮度、Wi-Fi 開啟的情況下,跑出了非常驚人的 9 小時 40 分電力;而我們手上的這一台則是只有 6 小時 30 分左右。這中間究竟是何處發生了差異還真不好說(主站測的那台 CPU 是 i5-4200U 的,或許選用的影片也有差距),但不論如何, 6 小時 30 分在 Ultrabook 當中也是個相當不錯的成績。

另一方面,在純怠機運轉的情況下,Duo 13 的電力就有些嚇人了。小編從半夜一點拔掉插頭,讓畫面停留在桌面什麼也不做開始測試,到三點睡覺前系統的剩餘電力都顯示 100%,第二天早上十點的時候,還有近 40% 的電力殘留。當然,這可以說是最低限度的電力消耗,正常使用不太可能到這種程度,但還是可以從這裡看出 Haswell 的驚人表現。

結語


平板/筆電混合式的 Ultrabook 產品可以說是目前筆電新概念的集中處,而且不同廠商對於該怎麼實作的看法也不盡相同。例如華碩在 TAICHI 上採用的是雙螢幕的做法;Lenovo 在 Yoga 上採用的是向後翻的方式;宏碁也有挺神奇的 Ezel Hinge。在這些競爭對手當中,Sony 決定要走的是滑蓋式螢幕的設計 -- 相對於其他對手,Duo 13 最大的優點就是它在筆電模式下螢幕真的很穩固,無論筆控還是觸控,都能起很好的支撐效果;然而相對地,它的螢幕角度無法調整,而且受到空間上的壓迫,雖然保持住了全尺寸的鍵盤,但觸控板的部份就被嚴重壓縮了。

以硬體來說,Haswell 並未展現出壓倒性的優勢,以一般日常使用來說,應該是不會感覺到在效能上與 Sandy Bridge 有很明顯的分別。至於 Sony 宣稱的 10 小時電力,在我們的標準影片播放測試中是無法達到這樣的高度,但單純的文字處理與上網,達到 10 個小時應該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令人驚喜的還是 Haswell 的內建顯卡,提供了比前輩多 50% 的效能,也提供了一個選購 Haswell 而非 Sandy Bridge 的好理由。

綜合來說,這是一台以筆控和觸控為優先而設計的機種,它或許沒有一般筆電調整螢幕角度的自由度、觸控板偏小(在意這兩樣的可以參考 Pro 13)、同時做為平板又有些太笨重(想買平板的話可以考慮 Z tablet),但說到筆控或甚至是觸控,在現行的 13 吋筆電中,應該是沒有能出其右的。Sony 繼續在 Duo 系列中延續並改良滑蓋平板的設計,讓它在機械結構佔去不少空間的同時,還能保持體型不超出一般 Ultrabook,實在是相當不起的成就。

Tags: duo, duo 13, Duo13, feature, features, review, sony, vaio, vaio duo 13, VaioDuo13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qhhsawmq8x63w 的頭像
    qhhsawmq8x63w

    線上遊戲排行榜2013/2014,進擊的巨人線上看,candy crush saga外掛,正妹寫真三圍

    qhhsawmq8x63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